
(左起為 安盛生董事長陳彥宇博士、Healthcare Conference Taipei 2025 大會主席,柏克萊公衛學院院長 Michael Lu)
由摩根大通及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公共衛生學院(Berkeley Public Health)共同主辦的台北醫療論壇「Healthcare Conference Taipei 2025」於2月19至20日假晶華酒店圓滿完成。本次論壇聚焦數位健康技術、AI等在醫療領域的應用,以及健康創新的商業模式等時下當紅議題,安盛生(6734)首次受邀參加,並以「AI與居家檢測:健康照護新篇章」為題發表演講,董事長陳彥宇表示,醫療可及性一直是全球健康照護體系的重大挑戰,而AI技術結合居家檢測,有望為這項長期難題帶來突破性的解方。
陳彥宇指出,全世界約有7.34億人無法獲得基本的醫療服務,在美國就有28%的病患無法在一天內看醫求診,意味診斷延遲可能致使病情惡化,導致病患及整個醫療系統的成本更高。若再加上醫護人員的短缺,2024年估計美國的醫師短缺高達6.4萬名,顯示包括已開發中國家在內,都迫切需要新的醫療保健模式。
陳彥宇表示,AI(人工智慧)與去中心化檢測趨勢興起,可望成為新的解方。
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,美國遠距醫療的採用率從2%激增至35%,代表病患已接受遠距醫療解決方案,且趨勢已然成形。此外,預計到2031年,全球去中心化檢測市場將從目前的167億美元增長到 456億美元。
過去二年,人工智慧模型在臨床決策方面已可達到與人類醫生相媲美的程度。例如,GPT-4 在難度極高的美國USMLE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排名前10%。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最近的一項研究也顯示,在79%的案例中,人工智慧產生的醫療回應比人類醫生更受歡迎。類似的真實情況持續發生,而安盛生正利用科技的進步,將AI驅動的實驗室品質產品帶入每個家庭。
陳彥宇以安盛生自有品牌伊必測(Eveline)在越南市場的經驗為例,透過檢測服務結合遠端諮詢及個人化健康管理,成功協助超過3萬對夫妻生下健康寶寶,並藉由智慧管理平台的應用,大幅提升合作顧問團隊的服務效率。今年起,安盛生計劃以越南市場為起點,將這一成功模式擴展至AI驅動的慢性疾病健康管理,進一步提升長期健康照護的可及性與效能。
關於AI在全球醫療市場的落地應用,陳彥宇認為,美國雖處於技術發展的最前沿,但許多開發中國家在醫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對AI的採用反而會更加積極且快速。安盛生將透過快速導入、靈活調整、規模化發展的策略,在越南開創AI健康照護的新里程碑,並逐步將成功經驗複製到更廣泛的國際市場。
隨著AI醫療進入新紀元,安盛生預計啟動新一輪增資,誠摯邀請策略投資夥伴與通路夥伴 攜手共創未來健康新篇章。
新聞聯繫人:
安盛生 財務長 黃舒蘭
電話:(02)8751-1335 轉237
Email:pr@ixensor.com
關於安盛生:
安盛生(股票代號:6734)成立於2012年,是國內率先將智慧手機變身為體外檢測工具的醫材業者。公司致力運用行動置、光學技術、高階/AI演算法研發數據導向的健康管理系統,挾核心光學檢測技術平台PixoTest已發展出「安必測定點照護系統」、「伊必測排卵檢測系統」等二大主力產品,且皆取得美國 FDA 510(k)與歐盟CE認證,並於全球上市銷售。近年也積極拓展PixoTech技術授權與合作夥伴共同開發新產品及業務,盼結合AI技術與行動醫療,開發創新健康管理解決方案,實現全方位智慧化的遠距健康照護。更多的公司資訊請詳見官網:http://www.ixensor.com/